向美好看齐,从删除噪音开始。
向美好看齐,从删除噪音开始。
刚来深圳和广州那会儿,人生地不熟,抽空就会参加一些交友活动认识朋友,有徒步的、爬山的、露营的、聚会聊天的等等,也加了一些活动群,然后WX上多了很多点赞之交或者僵尸好友。
一刷朋友圈,多了很多牢骚和广告。还有那么一些wx好友,一看到就会让我想起我们之间的聊天,让我有不美好的回忆。之前一直保留着对方wx,是想提醒自己,别这么说话行事,很傻很让人反感。
结果就是一看手机,这些人的信息时不时冒出来占用我思绪和精力,我很难当做没看到。终于有那么几天,我觉得和他们不会产生什么交集,为什么要留着让自己不舒服,于是把这些人wx全删了。
一整天的心情都明媚起来了,闲暇时间看手机不再是负担,之后再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同样的思路,我把房间里那些用不到的,或者看到就让我觉得是负担的衣物,全都扔了,整个人舒畅很多。
其实这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人和物,对我们而言,就是和外界发生沟通交流时,我们接收到的噪音。
在最早研究出现的线性沟通模式中,沟通被描述为传送者对接收者所做的事,沟通中的噪音特指沟通渠道中的噪音,比如震耳欲聋的声响、充满烟味的拥挤的房间等,即所谓的外在噪音。
但是和朋友面对面交流或者通过社交软件交流时发现,沟通信息的意义会受到更广泛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情境或者两人过去的关系等等。
于是有了交流观这个沟通模式,沟通中的两人同时是传送者和接受者。噪音不仅包括外在噪音,也包括生理性噪音,这个噪音来自沟通者内部,如生病、疲倦、失聪等干扰信息接收的生物性因素。
同时,还包括心理性噪音,比如沮丧、失落、烦躁不安等一些情绪方面的因素。
现有生活环境下,外在噪音和生理性噪音的数量远远低于心理性噪音。删除那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人和物,就是远离心理性噪音,让自己能开开心心接收其他信息并给出回应。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这些噪音包袱遮挡住了,没有心力去回应身边的美好。
不妨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不疾不徐,总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