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 土地劳作模式决定了我们永远无法与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比价格。
最近看到网上有篇关于90年代农民需要缴纳的税费类目的吐槽,繁多。
这个我看到后,还是有些感慨的。
我是农村长大的。
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一直有的是公粮和义务工。
义务工,就是义务劳动的意思。
比如,村里要修水渠,修水库,修路,都是村里的义务工。
我们村的第一条公路。
我就有出力,那时我上中学。
我爹是积极分子,所以带动我们全家都去劳动,为此我娘没有少数落他。
因为,路没有从我家旁边经过,等于为别人做了嫁衣。
跑题了,说回来。
那时候义务工按照人口、地亩进行划分,例如我亲戚一家去广东打工了,他们的地给了我们,我爹就要管他们全家的义务工,别人可能只分到了两三米的水渠劳动量,我们家就要分几十米。
后来有了提留。
再后来又有了农业税和特产税,例如烟草、榨菜、西瓜都属于特产。
要交特产税。
真正改变这一切的契机有两个。
第一,“抗议”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可能交公粮,但是不交提留和特产税。
第二,粮食价格倒挂,老百姓种地不赚钱了。
第三,感谢温爷爷。
因为改开之后,发现国外粮食价格低,而我们的人力成本高,粮食价格低。
等于老百姓已经不赚钱了。
温爷爷上来,把这个事彻底的解决了,过去收公粮,今后不收了。
这个时候,才出现了反方向。
等于整个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反方向来补贴农业。
那问题来了。
大家都觉得,我们为国家缴了公粮,等于社保,为什么退休了,只有100块钱?
实际上,从秦始皇到今天,种地交公粮在我国,都属于天经地义。
就是从来没有农民对公粮有疑义,因为土地是国家免费给你种的。
税,等于租金。
其实,土地刚下户的时候城里人才委屈,因为他们没有地。
所以我现在才理解了为啥我爷爷当年放弃放弃轮船公司职工的身份回农村了。
那个年代,地才是家里的口粮。
农村,农业,农民,出路都很难,根源还是经济账,就是农业不赚钱,那么农民就没有未来。
不赚钱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的 土地劳作模式决定了我们永远无法与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比价格。
农业现代化,说着好听,关系着方方面面。